固定成员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队伍 > 学术带头人 > 固定成员 > 正文
曲阳
2019-07-11 15:52 厍伟 

       曲阳-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博士后英才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个人经历:

§    2016-至今黑龙江大学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    2014-2016年黑龙江大学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    2011-2014年在吉林大学攻读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    2008-2011年在黑龙江大学攻读无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    2004-2008年在黑龙江大学大学化学基础教学改革实验班学习

研究方向:

§    光催化电荷分离机制

§    含铋纳米光催材料

§    光催化处理水环境污染物

§    光催化CO2还原与分解水

曲阳,男,1985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and Reviews学术编辑、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感光学会会员,也是国际著名期刊Appl. Catal. B Environ.Chem. Eng. JNanoscale等的经常性审稿人。本人及所在课题组一直探索可控的合成方法,制备纳米氧化物基光催化剂,并通过对其结构调控、表面修饰、构建异质结等,提高其在光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和氯酚污染物降解等的性能,并深入揭示光催化过程机制。主要发展了利用功能分子调制的液相合成路线调控纳米氧化物结构形貌的新方法,制备了系列维度、形貌等可控的纳米氧化物光催化剂。在此基础上,针对窄带隙半导体光催化剂导带位置偏正导致的可见光生电子寿命短、利用率差、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和发展了宽带隙半导体平台复合策略,成功实现了对窄带隙纳米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可见光生电子调控,进而提高了其可见光催化性能。同时,也建立了基于表面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机制综合解析的光催化过程分析方法,有效解析纳米光催化剂的光生电荷分离、转移情况等光物理过程。近年来,也发展了基于超快光谱的瞬态光伏和瞬态荧光等时间分辨技术,可实现对光生电荷寿命、动力学行为过程的探测。此外,最近也尝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热重红外和理论计算模拟技术相结合,确认反应过程中间物种,解析光催化降解氯酚脱氯转化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尤其是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深入揭示了由于光催化剂表面对污染物、氧气等吸附差异造成的不同自由基攻击模式和降解、转化路径。目前,发表SCI论文90余篇,合计总引用191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Appl. Catal. B Environ.J. Mater. Chem. ANano Res.Environ. Sci. NanoJ. Hazard. Mater.Chem. Commun.SCI收录高水平国际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1篇。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1项和黑龙江省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1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申请人也是教育部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和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骨干成员。2016年获黑龙江省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支持和黑龙江省博士后青年英才计划支持。申请人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2016年获第十一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报告银奖、2018年获中国化学年会优秀墙报奖和第6届太阳能燃料与太阳能电池国际会议优秀墙报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项,其中7项已获授权。近五年来积极参加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如:能源与环境光催化材料国际研讨会、中国化学会年会、中国材料大会、光催化中青年学者(中国)论坛、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中国光催化论坛及产业大会,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等,共作会议口头、邀请报告20余次。

邮箱:quyang@jlu.edu.cn

1.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31 (2018) 23–33,      Muhammad Humayun, Ning Sun, Fazal Raziq, Xuliang Zhang, Rui Yan, Zhijun Li, Yang Qu*Liqiang Jing*. DOI: 10.1016/j.apcatb.2018.02.060.

Synthesis of ZnO/Bi-doped porous LaFeO3 nanocomposites as highly efficient nano-photocatalysts dependent on the enhanced utilization of visible-light-excited electron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31 (2018) 23–33

2.      J. Mater. Chem. A, 2018, 6, 11838–11845 Ji Bian, Yang Qu*, Xuliang Zhang,  Ning Sun, Dongyan Tang and Liqiang Jing*. DOI: 10.1039/C8TA02889C

Dimension-matched plasmonic Au/TiO2/BiVO4 nanocomposites as efficient wide-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ts to convert CO2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J. Mater. Chem. A, 2018, 6, 11838–11845

3.      Nano Research 2017, 10(7): 2321-2331, Zhijun Li, Peng Luan, Xuliang Zhang, Yang Qu*, Fazal Raziq, Jinshuang Wang, and Liqiang Jing*. DOI: 10.1007/s12274-017-1427-4

Prolonged lifetime and enhanced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charges of nanosized α-Fe2O3 by coupling SnO2 for efficient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is to convert CO2 and degrade acetaldehyde

                 

Nano Research 2017, 10(7): 2321-2331

4.      Nano Research 2018, 11(3): 1612–1624, Yanduo Liu, Ning Sun, Shuangying Chen, Rui Yan, Peng Li, Yang Qu, Yichun Qu*, and Liqiang Jing*. DOI: 10.1007/s12274-017-1776-z

Synthesis of nano SnO2-couple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 titanium phosphate as a recyclable photocatalyst for efficient decomposi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Nano Research 2018, 11(3): 1612–1624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