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上午,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24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吉林大学冯守华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洪茂椿院士、清华大学李亚栋院士,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南开大学卜显和院士等14位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清华大学唐军旺院士等17位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我校校长王敬波、副校长井立强、实验室主任付宏刚、重点实验室各研究方向骨干成员、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王敬波对各位委员莅临本次学术委员会会议表示热烈欢迎。王敬波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俄办学特色、重大科研成果等方面对黑龙江大学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充分肯定了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和对俄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成绩。王敬波表示,学校高度重视、全力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和中心发展需求。期待与会的各位院士、专家提出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汇报会上,付宏刚从运行管理、研究方向与成果、合作交流、下一步发展规划等四个方面对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总体汇报。重点实验室成员王蕾、井立强、许辉依次就各研究方向取得的最新进展和标志性成果进行了汇报。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吴伟对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交流等方面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汇报。

在交流研讨中,委员们对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学术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实验室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平台学科实力持续提升,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研究特色进一步突出。同时,专家们也针对实验室和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一是构建多元化人才引育机制,需采取多元化策略吸引人才,依托国家政策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强化自身人才培养,避免人才流失;二是研究方向聚焦与特色化,实验室应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结合地域特色及现有基础,形成标志性成果,避免同质化竞争;三是国际合作与成果转化,深化对俄合作,加强与企业对接,推动技术产业化,提升经费获取能力。四是优化青年成长生态,通过独立团队组建、校企合作场景拓展等方式,强化应用研究与学术竞争力。专家组特别指出,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发展需要学校在资源配置、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实质性支撑,呼吁学校给予实验室更大自主权及资源倾斜,以推动其持续、稳定发展。

付宏刚代表实验室全体成员感谢委员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并针对专家建议逐一做出回应: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中心将认真总结本次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各项意见和建议,协同学校相关部门落实政策倾斜与资源配套,重点突破优秀青年人才培育和引进、成果转化率等瓶颈问题,以机制创新与精准施策推动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更强支撑。

下一步,实验室和中心将不断创新理念、完善机制、精准定位、明确目标、优化路径推动发展,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实力,积极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开展大攻关,引领辐射相关学科全面发展,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蓄势赋能。(摄影: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