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新闻

实验室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新闻 > 正文
付宏刚课题组Advanced Materials赏析
2025-04-18 10:41  

 

付宏刚课题组Advanced Materials赏析:掺杂Mo触发Ni2P@Ni12P5异质结电荷分布优化和P空位,用于工业上己二酸和H2的电催化生产

 TOC图

 

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 范胜男

通讯作者(或者共同通讯作者): 闫海静、付宏刚

通讯单位: 黑龙江大学

Doi: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2523

全文速览:

该研究构筑了富含磷空位的Mo掺杂Ni2P@Ni12P5异质结构纳米片材料(Mo-Ni2P@Ni12P5-VP/NF),在大电流密度下同时实现电氧化CHA生产AA和HER。Mo的掺入诱导了Ni2P@Ni12P5的电荷再分配,其中Mo调节电子从Ni到P,并触发更多的P空位,d带中心向上移动,优化了水和氢在富电子P位点上的吸附能,从而提高了HER活性。此外,Mo诱导的缺电子Ni产生更多的Ni3+,P空位吸附的更多OH*活性物种同时促进了CHA脱氢和C-C键裂解,降低了CHAOR的能垒。AEM电解槽可实现工业电流密度(>230 mA cm-2),AA产率为85.7 %,H2的法拉第效率为100 %,具有较大的工业潜力。

背景介绍:

利用可再生能源生产独立于化石燃料的替代燃料或化学品,对于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膜基水电解,特别是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由可再生电力驱动产生绿色氢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包括氢和氧演化反应的两个半反应(HER和OER)。然而,阳极OER过程动力学迟缓,能耗高,同时产生低值的O2。一种可行的途径是利用热力学有益的阳极有机氧化反应(AOR)来替代OER,它可以降低H2生产的能量消耗,同时提高生产增值化学品的经济效益。己二酸(AA)是合成尼龙-66、塑料、润滑剂等化学产品的重要中间体。到2030年,其市场份额将超过60亿美元。近年来,电催化氧化环己醇(CHA)和环己酮(CHN)混合物KA油是一种可持续生产AA的途径,可以避免传统工业合成方法的环境不友好、高能耗和恶劣的操作条件等问题。因此,将电催化氧化KA油、CHA或CHN(KAOR、CHA or或CHNOR)制AA与HER结合是一种有效途径。不幸的是,有关KA油、CHA或CHN(KAOR、CHA 或CHNOR)电氧化到AA耦合HER体系的研究有限,特别是阳极由于的副反应(过度氧化导致低碳产物),产率往往较低(<80%)和低电流密度(<100m-Acm-2)。因此,为了实现工业生产,为KAOR(或CHAOR,CHNOR)耦合的HER体系开发高效的双功能电催化剂是极其迫切的,特别是在大电流密度下具有高选择性,仍具有挑战性。

 

本文亮点

lMo的掺入促进了Mo-Ni2P@Ni12P5中的局部电荷再分配,其中Mo降低了Ni位周围的电子密度,增加了P位周围的电子密度,从而产生缺电子的Ni位和电子充足的P位,空位也有助于产生一定的电荷再分配。电子充足的P位点优化了H2O和H*物质的吸附能,从而提高HER活性。使得催化剂在较低电压下实现高活性(197mV@700mA cm-2),且具有超过600h的长期稳定性。

lMo掺杂诱导的缺电子Ni有利于Mo-Ni2P@Ni12P5-VP/NF材料重构形成Ni3+物种,此外,空位吸附更多的OH*活性物种,促进了CHA脱氢和C-C键裂解,从而降低了CHAOR的PDS能垒。在工业电流密度下(282mA cm-2)高产率生产己二酸(91.4%)。

l首次使用Mo-Ni2P@Ni12P5-VP/NF作为双功能催化剂,AEM实现工业电流密度为232mA cm-2,AA产率85.7%,H2生产法拉第效率FE(100%),低能耗(3.82kwh/Nm3)。

 

 

 

图1.Mo-Ni2P@Ni12P5-VP/NF材料合成及结构表征。通过水热和高温磷化过程合成了生长在泡沫Ni上的富含磷空位的Ni2P@Ni12P5异质结(Mo-Ni2P@Ni12P5-VP/N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显示,Mo-Ni2P@Ni12P5-VP/NF呈现出由NF上的交联纳米片组成的三维网络组成,厚度~5.27nm。这种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具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和较大的空间间隙,有利于快速的质量/电荷转移和气泡的快速释放。XPS结果证实Mo作为“电荷介质”,Mo捕捉Ni的电子,然后通过Ni-P-Mo键转移将部分电子转移到P,在Mo-Ni2P@Ni12P5-VP/NF中形成缺电子Ni位点和电子积累的P位点,其中电子积累的P位点有助于与水和氢结合提高HER活性,而缺电子Ni位点(即高价Ni)在CHAOR升高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2.Mo-Ni2P@Ni12P5-VP/NF材料电催化HER活性。Mo-Ni2P@Ni12P5-VP/NF与不掺杂Mo相比表现出优异的HER活性(197mV@700mA·cm-2),和更快的反应动力学。在工业电流密度下,Mo-Ni2P@Ni12P5-VP/NF的HER性能已经超过了目前报道的先进的电催化剂。Mo-Ni2P@Ni12P5-VP/NF在大电流密度下具有极好的长期稳定性,在700 mA·cm-2条件下,持续600 h。DFT计算证实,Mo掺杂引起的协同电荷优化和P空位改变了d带中心,增加了水吸附能,优化了富电子P位上的氢吸附。

 

图3.Mo-Ni2P@Ni12P5-VP/NF材料电催化CHAOR活性。Mo-Ni2P@Ni12P5-VP/NF催化剂在高频区域的电氧化相位角值低于Ni2P@Ni12P5-VP/NF和Ni2P-VP/NF,表明由于Mo掺杂诱导的电子缺乏Ni容易生成高价态Ni(Ni3+)。此外,与Ni2P@Ni12P5-VP/NF和Ni2P-VP/NF相比,Mo-Ni2P@Ni12P5-VP/NF表现出更低的起始电位(1.35 V)和CHAOR相角值,以及更高的OER相角值,这表明其CHAOR动力学更快,而OER动力学更慢。有利于Mo-Ni2P@Ni12P5-VP/NF材料在高电流密度下(282 mA·cm-2)实现高AA选择性(91.4%)。

 

图4.Mo-Ni2P@Ni12P5-VP/NF材料的CHAOR机制探究。原位XPS、ESR结果结合DFT计算证实Mo诱导的缺电子Ni产生的Ni3+,以及更多的P空位吸附更多的OH*活性物种,同时促进了CHA脱氢和C-C键裂解,从而降低了CHAOR的PDS能垒。

 

图5.Mo-Ni2P@Ni12P5-VP/NF材料电解槽性能。以Mo-Ni2P@Ni12P5-VP/NF为阴阳极双功能催化剂,AEM在不同电压下具有较高的电解效率,在1.53 V(232 mA cm-2)时,展示了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其中H2的FE接近100%,AA产率为85.7%,Mo-Ni2P@Ni12P5-VP/NF的能耗仅为3.82 kW·h/Nm3,而OWS的能耗为4.36 kW·h/Nm3,此外,Mo-Ni2P@Ni12P5-VP/NF具有6个循环的良好的稳定性。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稳定的富磷空位的Mo掺杂Ni2P@Ni12P5异质结,实现了在大电流密度下电催化生产AA和H2。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验证了Mo掺杂引起的Ni2P@Ni12P5的电荷再分布,其中Mo调节电子从Ni到P,同时产生更多的P空位。进一步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揭示了双功能活性的催化机理,d带中心上移,优化了H2O和H*在富电子P位点上的吸附能,以提高HER活性。此外,Mo诱导的缺电子Ni产生更多的Ni3+,以及更多的P空位诱导的更多的OH*,促进了CHA脱氢和C-C键裂解,降低了CHAOR的能垒。因此,双电极流电解槽实现了工业相关的电流密度(>230 mA cm-2),AA的产率85.7%,H2的产率100 %。该项研究为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业双功能电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指导。

作者信息:

闫海静,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1年毕业于佳木斯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17年在黑龙江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2021年受聘教授。担任《应用化学》和《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CSTM)/科学试验标准化领域委员会-电解水制氢材料试验标准化分技术(FC98/TC10/SC01)委员。2022年荣获中国化学会菁青化学新锐奖。近年来一直从事过渡金属间隙化合物(碳化物、氮化物、磷化物)的可控合成及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有机物电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付宏刚,黑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9年9月任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副院长,2003年开始担任化学学科带头人,2004年3月任院长,2008年8月任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年11月任黑龙江大学副校长,2017年6月任校长。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委员(两届),现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催化、电化学及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功能介孔材料基础科学中心”和“人工光合作用基础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EES Catalysis》副主编,《Science China Materials》和《化学学报》编委;2018-2024年连续7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关闭窗口